首页 >  常识 > 

9.12事件发生了什么事(历史上的今天:9月12日)

时间:2024-11-16 08:48:19

1887年9月12日,新文化运动代表钱玄同出生

钱玄同(1887年9月12日—1939年1月17日),原名钱夏,汉族,今浙江湖州人。

钱玄同,在学术领域贡献突出。文字学上,大力推进汉字简化工作,因为看到传统汉字不利于文化传播,努力为简体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音韵学方面,对古音的研究成果丰硕,为后人研究古代音韵提供了重要参考。思想上,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推动者,猛烈的批判封建礼教与旧文化,积极倡导白话文代替文言文,同时宣扬民主、科学理念,推动人们追求进步的热情。教育领域的改革者。他不满传统教育方式,主张改革教育内容与方法,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。参与编写新教材,把新思想、新知识融入其中,摒弃了旧教材的弊端。

1913年9月12日,熊克武放弃重庆,“二次革命”失败

二次革命于 1913 年爆发,双方为革命党与袁世凯北洋集团。背景来说,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妄图独裁,不断破坏责任内阁制。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占优势,宋教仁有望组阁却遭到袁世凯的刺杀,这成为了导火索,而袁世凯的“善后借款”进一步激化了矛盾。经过方面,1913 年 7 月 12 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并发布檄文,黄兴在南京积极响应,多地纷纷加入讨袁行列,但革命党仓促应战,而且各自为战。

9 月二次革命以失败结束,孙中山、黄兴等逃亡海外,革命武装被迫解散,长江流域被北洋军阀掌控。失败有主客观原因,主观上国民党内部意见分歧、准备不足、缺乏统一指挥,并且未发动群众;客观上袁世凯有强大的北洋军,而且获得列强支持。总结,二次革命意义重大,它是对独裁统治的武装反抗,体现革命党维护民主共和的决心,继承辛亥革命的斗争精神并且保存了革命的火种,同时也让革命党认识到议会斗争道路的局限性,为后续的革命积累了经验和教训。

1947年9月12日,中国将领续范亭逝世

续范亭(1893年11月27日—1947年9月12日),山西省崞县(今原平市)西社村人(西社村今属定襄县)。

续范亭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。是坚定的抗日志士,“九一八”事变后积极奔走呼吁抗日,对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极为愤慨。华北事变后,蒋介石仍消极抗日,续范亭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戕以死明志,他的壮举揭露了蒋介石的政策,激发了全国抗日热情。也是积极的统战推动者,西安事变时坚决站在张、杨一边,拥护抗日的主张。抗战时期,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,在面对阎锡山的阴谋时,有力的支援八路军,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。

他还是不断追求进步的革命者。剖腹事件后他研读进步书刊,思想上从旧民主主义向认同共产党主张转变。延安养病期间,他深受中央领导影响,积极学习党的理论,不断追求进步并且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他还是才华横溢的诗人,诗作满含爱国情感与革命信念。如在延安整风运动的时候 ,他的诗展现了对学习的热情与对党理论的认可。

1948年9月12日,辽沈战役爆发

辽沈战役在解放战争中具有非凡的意义。当时国共双方在东北对峙,东北具有重要战略地位,资源丰富,而且工业基础好。解放军在东北战场实力具备决战条件。战役中解放军的战略战术精妙,攻克了锦州切断国民党军东北与华北联系,形成“关门打狗”之势,塔山等地阻挡了国民党军增援,接着解放长春、沈阳等大城市。 辽沈战役的胜利影响深远。在军事上歼灭大量国民党军有生力量,削弱军事实力。士气方面解放军大振而国民党军低迷。从全国战局方面来看,此役使解放军的数量上首次超过国民党军队,为淮海、平津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。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突破,加速全国的解放进程,让全国人民看到了解放曙光,对新中国建立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。

1956年9月12日,香港演艺明星张国荣出生

张国荣(1956年9月12日一2003年4月1日),出生于中国香港,中国香港流行乐男歌手、演员、音乐人。

张国荣是华语乐坛与影坛的璀璨巨星。音乐上,他嗓音独特,风格从早期青春活力到后期深情醇厚,《Monica》开创劲歌热舞潮流,《沉默是金》展现细腻情感与人生哲理。电影上,他在《霸王别姬》中把程蝶衣的痴迷、挣扎与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,在《阿飞正传》里将阿飞的不羁与孤独完美呈现,饰演的角色都能被他赋予独特灵魂。生活中,他真诚重义,关怀朋友与粉丝,时尚品味引领潮流。

1986年9月12日,中国高分子化学家王葆仁逝世

王葆仁,1907 年 1 月 20 出生于江苏省扬州。是中国共产党党员、有机与高分子化学家、教育家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。求学方面,1922 年考入东南大学化学系,半工半读毕业后于 1929 年发表第一篇英文研究论文,后考取公费留学,在英国取得博士学位,又赴德国担任客座研究员。在工作上,他先后在同济大学、浙江大学任职,新中国成立后在中科院有机化学所、化学研究所工作,还负责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系。

他的科研贡献众多,在中国率先试制出有机玻璃和尼龙 6 合成纤维,开启高分子工业;在聚酰胺化缩聚反应动力学研究中澄清国际争议;在烷烃化学研究上总结规律、提出新观点;在有机硅高分子研究中为中国有机硅工业奠定基础;在耐高温杂环高分子研究方面也成果显著。学术上,他创办了《高分子通讯》期刊,负责组织《中国大百科全书·化学》卷高分子化学部分编写等工作。他的著作《有机合成反应》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。

然而,这位杰出的科学家于1986年9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。享年80岁,1986年9月13日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千流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5号-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