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为什么我的蛙泳腿跟专业选手的蛙泳腿不一样呢?”
之前几期波蛙内容中有顺带提及过蛙泳的宽蹬腿与窄蹬腿,“什么?蛙泳腿真的有两种?区别是什么?”
其实宽、窄蛙泳腿在表面动作形态来看,区分的重要指标在于膝盖与脚踝的位置:收腿结束后双腿脚踝宽于膝盖为窄蹬腿;双腿脚踝窄于或者同等于膝盖为宽蹬腿。
所以所谓的宽窄是指双腿膝盖之间的距离,相对宽与相对窄。
当然,在动作的过程中宽、窄蛙腿的动作趋势也是有差别的。
宽蹬腿:偏三角形向后、向外蹬直,随后衔接双腿并拢,双脚的轨迹是共同完成一个三角形。
窄蹬腿:小腿向外侧“画圆”蹬夹一体,双脚的轨迹是水滴形。
宽蹬腿动作幅度更大,推进力也更强;窄蹬退幅度相对小,推进力不如宽蹬,但是胜在频率可以更快。
这些区别就决定着不同蛙泳对蹬腿技术的选择:平蛙(养生蛙)不需要太快的频率,那么匹配宽蹬腿来现实更高的实效性可以让每一次动作周期更走水;而竞技波蛙则需要更快的频率,选择与之匹配的窄蹬腿才可以手腿配合协调稳定。
在身体条件上来说:窄蹬腿需要更好的膝盖柔韧性,不然很难做到最佳的蹬夹角度;宽蹬腿需要膝盖更多的抗压能力,类似于水中的蹲起。
结语
如果你不具备以上所需的能力,膝盖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,所以,大龄业余人群并不是十分建议波蛙长游。
其实不论哪一种蛙泳腿,本身都是会带来一些膝盖压力的,所以长距离蛙泳且游且珍惜,养生一点,佛系一点,不要过于追求千米蛙泳的速度,保护好膝盖。